平泉觀光協會

歷史和文學我的平泉紀行

首頁歷史和文學 ≫ 我的平泉紀行 ≫ 「義經的周囲 ~來自光堂~」

「義經的周囲 ~來自光堂~」 大佛 次郎

  從京都來的義經所看到的建築物中,流傳至今的只剩下屹立在關山的中尊寺的金色堂和經藏。中尊寺是第一代清衡從豐田城遷居到平泉時修建的;最初修建的是多寶寺;接著修建了二層大堂、大長壽院,其中二層大堂安放著三丈高的阿彌陀佛為中心,以及一丈六尺高的九尊阿彌陀佛;之後又修建了釋迦堂、兩屆堂,在第一座廟宇建造後的大約13年和15年後,又建成了經藏和金色堂。

  現存寺廟中將九尊的阿彌陀佛像排列在一起的還有大和的淨琉璃寺正殿,不過平泉的殿堂既然被稱作二層大堂,其規模更加龐大。義經曾目睹了在山上四處修建這些殿堂時的壯麗情形。

  成功地統治了奧六郡的清衡是篤信佛教的人物,他歷時20日的行程從奧州南端的白河關徒步跋涉到北端的外濱,每到一町都建立一個佛塔,在其正面繪上金色的阿彌陀佛像,往返途中經過中尊寺,從多寶寺的釋迦堂中間穿過,向南來北往的人們傳播佛教信仰。

  都城的貴族們盛行修廟造佛之風,這一風氣甚至傳播到了武士中,掌握實權的北方新帝王的所作所為在無形的廣闊空間自由地傳向遠方。誰也沒有想到整條大道上會佛塔林立。

  如今依然保留著修建中尊寺時的祭文,其中陳述了清衡祈禱神靈的動機。在從上一代開始的戰亂中,無論政府官兵還是陸奧百姓死者眾多,為祝願死者冥福,使敵我雙方的人都能夠進入極樂淨土、修成正果,清衡修建了寺廟,並經常舉行法事。花費15年時間依次修建和擴建殿堂和佛塔,最後建造了金色堂,在棟樑上發現了的銘文上記載的建造日期為天治元年。

  據說清衡之所以要將金色堂的修建放在最後,是打算為眾生修建富麗堂皇的殿堂和佛塔後,最後使他本人置身於常行三味、彌陀淨土之中,展現自我的存在。由於是為自己建造,因此與其它殿堂相比規模要小,看起來像一個模型,別緻可愛。由於當時淨土信仰十分盛行,人們信仰的極樂淨土有阿彌陀佛存在,以佛為中心金光四射,因此將殿堂內外粉刷得金色燦爛。

  將佛身粉刷成金色,象徵朝著淨土金光四射,這自然是當時通行的做法;但將供奉佛的整個殿堂內外粉刷成金色在同時代的都城也未見先例。這一壯舉只有奧州的豪族才做得到,由於清衡統治區域內盛產沙金,與其說動用黃金將殿堂奢華地裝飾一番是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威嚴,還不如說是在為現世設計淨土,展示這是篤信佛教的成果。清衡在中尊寺的落成慶典的祭文中謙虛地將自己稱作「俘囚領主」,無論是他具有的奧州人的厚重性格還是對淨土的信仰,都比京都的優雅貴族們遠為樸素,當他自己身在金碧輝煌的殿堂內,一定以現實之軀居於淨土之地以及純潔無邪中而充滿喜悅。

  就連前九年之戰的大將源賴義之子義光也在園城寺建造了一座殿堂,裡面安放著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彌陀佛,他死前手持一根與主佛相連的五色絲線,安詳地念著佛進入了極樂世界。在最鼎盛時期,不僅僅是京都的公卿,就連當時的武將都相信死後阿彌陀佛會率領眾多菩薩、載歌載舞的仙女,乘著紫雲將自己迎上天。人們相信臨終時手握纏在阿彌陀佛手上的五色絲線的一端,就會直接將自己帶到極樂淨土去。金色堂內收藏有三代金棺,看起來像一座葬堂,那一定是生前信奉淨土,子孫為了讓死者死後也能夠繼續呆在堂內而精心安排的吧。當賴朝攻破城門,四代泰衡身首異處,額頭上釘著五寸釘,掛在獄門柱上示眾時,也不知是誰做的好事,竟然悄悄地將他的首級放進位於光堂的其父金棺內。是不是奧州籐原氏世世代代相信清衡建造的殿堂就是今世的極樂淨土,希望死後也能夠安生金棺呢?實際上金色的棺槨也是非常罕見的,非常特別。

  這裡還不由得讓人浮想起年輕的義經與入道僧人打扮的秀衡一起,端坐在光堂地板上的情景;清晨的斜陽從杉樹林漏進來,殿堂的夏日早晨十分涼爽,等等;在陽光照射下的殿堂發出朦朧的光輝,恍然如隔世。

《大佛次郎隨筆全集》第一卷(初版:《朝日新聞PR版》1965年3月7日~1966年5月25日)

返回到索引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