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观光协会

历史与文学平泉的历史

首页历史与文学 ≫ 平泉的历史

飒飒秋风-平泉政权最后的日子-

  京都的平氏政权敦促平泉的秀衡从背后牵制赖朝。1186年(文治二年)送来了赖朝的书简。“御馆(秀衡)乃奥六郡之主,予(赖朝) 乃东海道惣官。最应结成鱼水之好”,在说些甜言蜜语同时,又劝说向朝廷进献马匹和黄金时请通过镰仓转呈等内容。这意味着把平泉和奥羽纳入到镰仓政权之下。不管怎样,当时的状况是只要平泉有秀衡在,赖朝就不可能调动镰仓进行攻击。

  平泉灭亡的方式也富有历史性。第二年10月“秀衡入道,于平泉馆逝去”。临终之际,秀衡把儿子国衡和泰衡兄弟以及义经召来,留下遗言说“立义经为主君,两人应奉仕之”,然而遗命并没有得到遵守。3人的起请文(对神的起誓书)化为白纸,泰衡把义经的头颅交给了镰仓。有观点认为泰衡做法是选择了和平路线,北走(败逃)使平泉免于焦土,或者说泰衡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等等,为泰衡辩解,对其表示一定的理解;但是,不能抗拒镰仓的压力,没看清政权的本质,并且平泉只保住了两年,这些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赖朝为什么一定要攻打平泉呢?首先是“个人的宿愿”。源家前九年和后三年之战以来,陆奥已经是名正言顺之国。同时,向64个国家(除奥羽外)发出总动员令,让全国上下驰兵而至,这也许有巩固幕府地位的意图吧。为消除支撑赖朝的关东武士团的不满和不安定局面,有必要铲除平泉,占据“作为先例委托给秀衡和泰衡”的奥羽之地,分给部下;这是最切实际的理由。

  1189年(文治五年)8月22日赖朝进入平泉,恰逢台风来临,“飒飒秋风”昏天盖地席卷着平泉大地。

返回平泉的历史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