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觀光協會

歷史和文學平泉的歷史

首頁歷史和文學 ≫ 平泉的歷史

颯颯秋風

  京都的平氏政權敦促平泉的秀衡從背後牽制賴朝。1186年(文治二年)送來了賴朝的書簡。「御館(秀衡)乃奧六郡之主,予(賴朝) 乃東海道惣官。最應結成魚水之好」,在說些甜言蜜語同時,又勸說向朝廷進獻馬匹和黃金時請通過鐮倉轉呈等內容。這意味著把平泉和奧羽納入到鐮倉政權之下。不管怎樣,當時的狀況是只要平泉有秀衡在,賴朝就不可能調動鐮倉進行攻擊。

  平泉滅亡的方式也富有歷史性。第二年10月「秀衡入道,於平泉館逝去」。臨終之際,秀衡把兒子國衡和泰衡兄弟以及義經召來,留下遺言說「立義經為主君,兩人應奉仕之」,然而遺命並沒有得到遵守。3人的起請文(對神的起誓書)化為白紙,泰衡把義經的頭顱交給了鐮倉。有觀點認為泰衡做法是選擇了和平路線,北走(敗逃)使平泉免於焦土,或者說泰衡也不過是個普通人等等,為泰衡辯解,對其表示一定的理解;但是,不能抗拒鐮倉的壓力,沒看清政權的本質,並且平泉只保住了兩年,這些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賴朝為什麼一定要攻打平泉呢?首先是「個人的宿願」。源家前九年和後三年之戰以來,陸奧已經是名正言順之國。同時,向64個國家(除奧羽外)發出總動員令,讓全國上下馳兵而至,這也許有鞏固幕府地位的意圖吧。為消除支撐賴朝的關東武士團的不滿和不安定局面,有必要剷除平泉,佔據「作為先例委託給秀衡和泰衡」的奧羽之地,分給部下;這是最切實際的理由。

  1189年(文治五年)8月22日賴朝進入平泉,恰逢颱風來臨,「颯颯秋風」昏天蓋地席捲著平泉大地。

返回平泉的歷史首頁返回平泉的歷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