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观光协会

历史与文学我的平泉纪行

首页历史与文学 ≫ 我的平泉纪行 ≫ 义经周围~来自光堂~

义经周围~来自光堂~ 大佛 次郎

  从京都来的义经所看到的建筑物中,流传至今的只剩下屹立在关山的中尊寺的金色堂和经藏。中尊寺是第一代清衡从丰田城迁居到平泉时修建的;最初修建的是多宝寺;接着修建了二层大堂、大长寿院,其中二层大堂安放着三丈高的阿弥陀佛为中心,以及一丈六尺高的九尊阿弥陀佛;之后又修建了释迦堂、两届堂,在第一座庙宇建造后的大约13年和15年后,又建成了经藏和金色堂。

  现存寺庙中将九尊的阿弥陀佛像排列在一起的还有大和的净琉璃寺正殿,不过平泉的殿堂既然被称作二层大堂,其规模更加庞大。义经曾目睹了在山上四处修建这些殿堂时的壮丽情形。

  成功地统治了奥六郡的清衡是笃信佛教的人物,他历时20日的行程从奥州南端的白河关徒步跋涉到北端的外浜,每到一町都建立一个佛塔,在其正面绘上金色的阿弥陀佛像,往返途中经过中尊寺,从多宝寺的释迦堂中间穿过,向南来北往的人们传播佛教信仰。

  都城的贵族们盛行修庙造佛之风,这一风气甚至传播到了武士中,掌握实权的北方新帝王的所作所为在无形的广阔空间自由地传向远方。谁也没有想到整条大道上会佛塔林立。

  如今依然保留着修建中尊寺时的祭文,其中陈述了清衡祈祷神灵的动机。在从上一代开始的战乱中,无论政府官兵还是陆奥百姓死者众多,为祝愿死者冥福,使敌我双方的人都能够进入极乐净土、修成正果,清衡修建了寺庙,并经常举行法事。花费15年时间依次修建和扩建殿堂和佛塔,最后建造了金色堂,在栋梁上发现了的铭文上记载的建造日期为天治元年。。

  据说清衡之所以要将金色堂的修建放在最后,是打算为众生修建富丽堂皇的殿堂和佛塔后,最后使他本人置身于常行三味、弥陀净土之中,展现自我的存在。由于是为自己建造,因此与其它殿堂相比规模要小,看起来像一个模型,别致可爱。由于当时净土信仰十分盛行,人们信仰的极乐净土有阿弥陀佛存在,以佛为中心金光四射,因此将殿堂内外粉刷得金色灿烂。

  将佛身粉刷成金色,象征朝着净土金光四射,这自然是当时通行的做法;但将供奉佛的整个殿堂内外粉刷成金色在同时代的 都城也未见先例。这一壮举只有奥州的豪族才做得到,由于清衡统治区域内盛产沙金,与其说动用黄金将殿堂奢华地装饰一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威严,还不如说是在为现世设计净土,展示这是笃信佛教的成果。清衡在中尊寺的落成庆典的祭文中谦虚地将自己称作“俘囚领主”,无论是他具有的奥州人的厚重性格还是对净土的信仰,都比京都的优雅贵族们远为朴素,当他自己身在金碧辉煌的殿堂内,一定以现实之躯居于净土之地以及纯洁无邪中而充满喜悦。

  就连前九年之战的大将源赖义之子义光也在园城寺建造了一座殿堂,里面安放着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弥陀佛,他死前手持一根与主佛相连的五色丝线,安详地念着佛进入了极乐世界。在最鼎盛时期,不仅仅是京都的公卿,就连当时的武将都相信死后阿弥陀佛会率领众多菩萨、载歌载舞的仙女,乘着紫云将自己迎上天。人们相信临终时手握缠在阿弥陀佛手上的五色丝线的一端,就会直接将自己带到极乐净土去。金色堂内收藏有三代金棺,看起来像一座葬堂,那一定是生前信奉净土,子孙为了让死者死后也能够继续呆在堂内而精心安排的吧。当赖朝攻破城门,四代泰衡身首异处,额头上钉着五寸钉,挂在狱门柱上示众时,也不知是谁做的好事,竟然悄悄地将他的首级放进位于光堂的其父金棺内。是不是奥州藤原氏世世代代相信清衡建造的殿堂就是今世的极乐净土,希望死后也能够安生金棺呢?实际上金色的棺椁也是非常罕见的,非常特别。

  这里还不由得让人浮想起年轻的义经与入道僧人打扮的秀衡一起,端坐在光堂地板上的情景;清晨的斜阳从杉树林漏进来,殿堂的夏日早晨十分凉爽,等等;在阳光照射下的殿堂发出朦胧的光辉,恍然如隔世。

Excerpted from Ōsaragi Jirō Collection, Vol. 1. First appeared in Asahi Shimbun PR (3/7/65- 5/25/66).

返回索引页